今年暑假,信丰县大阿镇民主村回来一位在校女大学生,利用农忙闲暇之余,在家乡上南山小组开办了一所农村暑期义教“小学堂”,为村里的30多名留守孩义务辅导功课,她称此次义教行动为“筑梦计划”。
01大学校训激励起最初心
女大学生叫康玉娟,民主村上南山小组人,2019年考入南昌职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,在校期间她认真学习功课,深受师长影响,觉得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。同时南昌职业大学“聚德智、献众生”的校训激励着她要将所学所能贡献给这片有着养育之恩的土地。
暑期返乡后,受疫情影响,为了安全,她决定留在家乡,在家乡做点实事。她寻思着,那么多大学生去山区、农村支教,自己也是农村出生的,非常了解农村留守孩的暑期生活。大部分农村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,爷爷奶奶农忙,暑期常常缺乏监护、关心,有着成天看电视、玩手机等恶习,甚至有户外玩水溺亡的风险。
如果在家办个小学堂,专门给附近的留守孩义务辅导功课,既能提升社会实践能力,又能帮助留守孩,岂不是两全其美。说干就干,她先在上南山小组挨家挨户调查摸底,摸清留守孩的底数,然后跟村委会联系,告知打算在家办个暑期义教小学堂的想法,免费为留守孩辅导功课,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。村委会为小学堂借来了桌子凳子,在民主村村务公开微信群发布开办义教小学堂的公告,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。
02村民热情打破了原计划
在村委会的支持下,小学堂很快就办起来了,康玉娟原计划只给上南山小组的留守孩上课,可是没过多久,民主村下南山、杨梅岗等其他小组的家长主动加她微信,希望她能接收其他小组的留守孩。强烈的责任感使她抵不住村民的热情,她一一答应了
可是来这么多人,自己家里容不下,场所不够大啊,她把场所的困难告诉了村委会,村委会联系到一户村民,该村民十分爽快地提供了大房子给小学堂所用。场所解决了,农村小学堂很快就开始上课了。可是,一下子猛增了这么多孩子,自己一个人也顾不上来啊,于是,她让在读中专暑期在家的妹妹一起参与义教,成了一对义教姐妹花。
03安全教育成为了必修课
因为来的留守孩年龄段不同,上学的年级也不同,需要辅导的功课内容也不同,她将孩子们分成了五组,先让大家写暑假作业,通过检查作业发现孩子们的知识盲区,然后一个一个知识点备课讲解。一个读六年级的孩子说:“本来我不想上辅导班的,妈妈一定要我来,来了之后我发现我以前不喜欢的英语课这么有趣,我能背很多英语单词了,我对学习英语也有了兴趣。”
孩子们每天坚持来上课,家长们也很支持,虽然家里都是爷爷奶奶,但每天都会坚持接送,一点也不嫌麻烦。
除了辅导暑假作业和文化课,她们还会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,讲解疫情防控、用电安全、防溺水安全和溺水救护方法等安全知识,增强孩子们安全意识。每天,她会清点到课学生情况,对于因故没有前来上课的学生,她会主动联系家长,确认学生是否在家,确保学生安全。她表示,这样做是为了让远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孩父母更加安心。
04“筑梦计划”成就了大梦想
“天气虽然炎热,但能给家乡的留守孩传播知识,陪他们玩耍,我十分开心,也很有成就感!这更坚定了我的筑梦心愿。”康玉娟面带灿烂的笑容说道。
康玉娟出生在大阿镇民主村一个普通家庭,父母常年在家务农,耕作十多亩水稻、半夏、花生,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培养了玉娟姐弟三人,还得赡养八十多岁的奶奶。玉娟从小非常懂事,经常帮父母一起做农活,待人礼貌热情。她八十多岁的奶奶说起玉娟给村里的孩子上课,脸上笑开了花。
“玉玉姐妹花是棒棒的,她们的义教行动得到了村民的赞许,向社会弘扬了正能量,是大学生们的榜样。”上南山小组妇女小组长刘华英谈到义教行动,为康玉娟竖起来大拇指。
“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我,只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完成自己的小梦想。”筑梦女孩康玉娟的小梦想,却是多少在外务工家长对留守孩子的牵挂,是多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,是农村家长和留守孩一同期待的大梦想。
上一页:不忘初心跟党走,牢记青春使命——经济管理系共青团工作表彰大会 |
下一页:别样追思,致敬英烈 |
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