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学院概况
学院简介
现任领导
组织架构
名师风采
党建工作
党建通知
党建动态
学生党员专栏
党员有话说
新闻动态
学院新闻
教务动态
就业动态
通知
专业介绍
专业设置
校企合作
教学科研
实训基地
科研成果
团学工作
团学机构
团学快讯
书记院长信箱
官网主页

矢志奋斗写青春 万众一心图富强

blob.png

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,培育高尚品格,练就过硬本领,勇于创新创造,矢志艰苦奋斗,同亿万人民一道,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。”8月17日,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、全国学联二十七大在北京开幕,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,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学生、向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,寄予殷切期望。

blob.png

各班学生们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:

01

    要想顺利实现我国百年伟大奋斗目标,就必须要做到在人才引流的制度模式上实现“人才代代无穷已”;要实现“人才代代无穷已”的人才引流目标,不仅要求全国各级各地党委政府戮力同心,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,也对新时期的新青年及青年学生提出了一定要求。
  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,我们不仅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,更应时刻培养造福社会、服务人民、无私奉献等优良品格,将来真正投身于为国家事业、民生幸福作贡献的永恒事业。我们更应清晰意识到,任何家国理想及事业的实现与成功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,更不是仅凭我们个体在一腔孤勇下敲锣打鼓便可实现的,我们必须要树立“攻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大无畏牺牲意识,不应掺杂过多的个人利益因素于其中,以“表里俱澄澈,肝胆皆冰雪”的玉壶冰心,服务于这片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家国净土。
    乃文乃武,惟精惟一。心怀家国,奋力不折。——致生命中最为亲爱的中华母亲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——财务管理B1905班李文韬

 

02

       青春韶华与责任中闪耀,在时代使命里光辉。我们青年生活在这个多元包容的世界里,新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和自主权,同时也赋予我们更多的责任,我们青年不仅仅要对我们自身的行为负责,更要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负责。我们青年都应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所热爱的方向,并且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,不断的去深挖自己的热爱,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,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,唯有笃定可使青春发光。

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旅游管理1901班邵敏吉

  

03

   通过习主席对青联及学联的致信,我深受感悟:正如我们学习的团课所说,“学习新思想,争做新青年”。

  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,不负青春,不负韶华,坚持追逐理想信念,坚定不移跟党走,共同努力取得学习进步,创造美好人生新篇章。 疫情当下,无数青年挺身而出,奔赴武汉,支援武汉,有更多的青年学生志愿抗疫防疫,青年们不忘初心,勇担青春使命,肩负治国建国使命,为迎接曙光逆向而行,任重道远。我愿以吾之青春,以己之所能,立鸿鹄之志,行正义之举,回报祖国培养之恩,护锦绣中华实现伟大复兴!

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市场营销B1901班叶炜

04

   读了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,学到了很多。 

  5年来,在党的领导下,在共青团帮助指导下,各级青联和学联组织锐意改革、积极进取,团结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贡献智慧力量、展现青春风采,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这一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也坚定了我继续跟党走的决心。

   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,“青年最富有朝气、最富有梦想,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”。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,总书记再次对青年提出殷切期望: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

望。”理想、本领、担当,在新时代长征路的历史性时刻,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三个词向广大青年发出了温情寄语和殷切期望,不仅令人鼓舞,催人奋进,更是激励着青年一代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书写华章!

     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担当,重任在肩。

 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绝不是轻轻松松、敲锣打鼓就能实现。”我们是这个重任的执行者,我们一定要扛起这个重任向前进。进入新时代,前辈们把强国兴国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交到新一代接班人人手中。我要珍惜这样的机会,把握这样的机会,努力完善自己,争做“有灵魂、有本事、有血性、有品德”的新一代接班人。

 “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,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,已为新时代的青年道出了前进的方向。我们的资本就是拥有青春,我们的背景就是这个新时代,只要我们在新时代激荡的青春下砥砺奋进,就一定能够成为时代洪流中的弄潮儿!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会计1903班都加晓





上一页: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
下一页:闻“汛”而动,迎难而上!

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-1